6月8日下午,“醉美乡愁•魅力中国——我在浦东机场学非遗”主题系列活动在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举行。当天,包括昆曲、剪纸、刺绣、核雕、面塑等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临现场,与中外旅客展开亲密互动,将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以趣味的现代方式呈现在旅客眼前,在机场掀起一场“非遗文化风”。
6月9日是我国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。浦东机场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,秉承文化先行的理念,紧扣今年非遗日宣传主题,在节日来临前夕,为中外旅客献上了这场文化视听盛宴。
《江南雨》《办喜事》两段具有海派韵味的沪剧唱段在浦东机场天天演舞台上演,拉开了活动序幕。青年演员登台献唱昆曲《牡丹亭》中经典唱段《皂罗袍》,婉转动人的唱腔,艳丽的装扮、身姿绰约的表演,突显了昆曲作为“世界非遗”的独特魅力。随后,传唱风格独特的原生态阳澄渔歌《阳澄湖四季情歌》在机场大厅内余音缭绕。阳澄渔歌作为吴歌嫡系之一,是以吴方言传唱的山歌,充满江南水乡特色和原生态特点,唱腔委婉清丽、含蓄缠绵,从春秋吴国传唱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
风筝、剪纸、面塑、刺绣、船模、核雕等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机场,细腻精湛的高超技艺吸引众多旅客驻足观赏。为让非遗真正走进旅客心里,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旅客参与互动环节。把昆曲演出的后台“搬”到了浦东机场,让不少旅客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昆曲舞台演出背后的昆曲知识。?昆曲演员的化妆极为精巧繁复,完成女演员的一套妆扮包括妆面、包头、穿戏服等程序,大约需要一个小时。被昆曲靓丽的妆扮深深吸引,旅客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,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幕。
为了唤醒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,活动现场上演了端午习俗大比拼活动,民间高手现场教授包粽子技艺,邀请旅客参与包粽子大赛,并赠送五彩手链和驱蚊香包。让旅客在游戏互动中,体味端午节更本真的味道,在粽香深处寻味那不该被忘却的文化记忆。
旗袍可以说是海派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也是演绎海派文化最清晰的一张文化名片。活动现场,来自国内外的旅客们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海派旗袍快闪《锦绣俪人》表演。身着传统民国老上海复古旗袍的舞者们,出现在宽敞明亮的现代机场内,让人眼前一亮,精心编排的优雅舞蹈,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机场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,更是向中外友人展现本土文化的“第一扇门”。浦东机场多年来把文化机场建设作为提升服务品质的切入点,致力于打造公共文化空间2.0版本,并把丰富的文化产品植入机场公共空间,自觉弘扬传承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、红色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,培育“上海服务”的文化基因。(文/董申申、胡杨 摄/张洪铭)